日前,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防灾减灾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。国内应急产业该如何良性发展,是大会的重点议题之一。
“我国的应急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”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判断。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陈晓立认为,国家对应急产业高度重视,去年四季度增加发行国债1万亿元重点支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,为应急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。他介绍,中灾协打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已上线,这将为政府和社会需求,提供一站式的专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,畅通企业与采购方的供需渠道,把好的产品和技术向全国推广。在大的灾害发生以后,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。
此外,陈晓立表示,应急产业的良性发展仍需要更多的标准规范支撑,行业的健康发展,需要对企业的主体信用进行评价,对产品进行规范的检测认证,中灾协正在联合相关机构推动这项工作。争取从行业协会的角度,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中灾协副秘书长陈晓立
万亿国债为应急产业祛寒,提振政府与社会需求
一些观察认为,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起步于2008年,汶川地震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提升社会应急能力的重要性,这是利国利民的有价值的一个行业,继而很多人带着情怀跳入这片蓝海。但在后续发展中,受制于社会需求有待培育,很多应急相关企业发展较为缓慢。
陈晓立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,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安全更加重视,国内的应急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,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,社会对应急物资的需求,仍与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。而近期国家的强力政策和资金支持,为应急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据此前消息,中国于去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,作为特别国债管理,主要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。在未来,相关的支持还将继续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“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。”
陈晓立认为,国家政策对于应急产业的重视,可以逐渐改变部分民众有关“应急预防重要而不紧急”的意识,将更加注重日常预防,刺激应急产品消费需求。此外,万亿国债重点支持地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,也提升了地方政府对于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购买储备需求。
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上线
望打通供需渠道,协会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
据了解,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已上线的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,聚集了数万家供应商和数万个应急产品品类。平台还将在各地建立区域数字减灾服务中心,展示和推广先进应急产品。记者从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”网站中了解到,平台不仅包含了应急企业与产品信息,还展示了各地部门对应急产品的招标采购情况。据平台负责人介绍,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将根据行业标准,制定团体标准,对平台内的企业产品逐步进行认证筛选,并配合政府部门推动招标流程,提升采购质量与效率。
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网站。
此外,作为应急行业性组织,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也在推动应急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工作。据了解,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物资供应链办公室已开展机动车辆急救包、应急食品安全等团体标准的制定,并将联合中检集团、谱尼等头部检测认证机构,共同推动应急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完善。
陈晓立表示,应急产品关乎安全,对其质量的要求应当慎之又慎。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促进应急产业的健康发展,让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他认为,标准制定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,以吸引投资。在未来应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市场需求与标准体系应当追求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