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在三国演义的历史长河中,有四位绝世名将,他们的英勇与智谋令人叹为观止。然而,若是这四位名将没有英年早逝,他们的存在是否足以改变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呢?如果他们得以长寿,又会给这段战争岁月注入怎样的变数?
周瑜:千古第一智,轻轻一叹成殇
周瑜,字公瑾,一生最著名的事迹便是指挥了赤壁之战,一举焚毁曹操千余艘战舰。可他的政治眼光和韬略,也丝毫不逊于军事能力。此人若不因病早殇,本可与曹孟德鼎足而立,进而完成孙氏江东事业,天下就不会三分。
瑜少时聪慧绝伦,又生于显赫世家,他的高祖是汉章帝时的尚书令,曾祖和祖父也都官居要职。长大后的周瑜身材魁梧,气度不凡,更是意气风发。这般英姿,很快便得到孙坚赏识,成为了孙氏一门的心腹。
公元191年,孙坚在与刘表竞争江夏之战中阵亡。作为长子的孙策便肩负起为父报仇与振兴家业的重任。当时实力最强的乃是袁术,孙策便前去投奔。但他很快便看清了袁术心胸狭隘,屡次食言的真面目。几番受气后,周瑜建议孙策自立门户。于是孙策脱离袁术,果断南征北战,逐步统一江东。
此时此刻,周瑜便成为了军师之师,参与决策的核心人物。他以通晓兵法,善用人才而为人称道。对孙策来说,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霸业。而在孙策平定巴丘山贼之乱后,人心更是完全向归。
当曹操与孙权在赤壁对峙之时,周瑜的军事天赋及政治手腕便彻底绽放。他先用反间计离间曹军,使蔡瑁被操杀害。继而又设下苦肉计,诱使曹操犯下连环错。这才有了赤壁一炬的壮举,樯橹灰飞烟灭,魏军元气大伤。
战后周瑜极力主张西征夺取益州,巩固江东之地。若此举成功,后世历史进程必然截然不同。奈何造化弄人,三十六岁的周瑜卒于返程之中。天妒英才啊!诸葛亮如果没有赤壁一战,哪里还会出现呢?
倘若周瑜不遭遇病魔的降临,神武之师的事业定会更加辉煌!以他的胸怀本事,必将与段上诸公并肩而立,共叙天下英雄。所谓三分天下,想必会变为二分江山,而非曹操的中原帝国也难有太大作为。黄初之世或许会更趋向均势平衡!
君不见,前此孔明寄于梁州,由此而被孙权启用。若没有赤壁,即使刘琦厚禄相邀,南下投鞑的也不过是个当世奇人而已!至于后世推为第一谋士乃至圣人妙计算的美誉,也就无从谈起了!此地我怀感叹之情,不由得追思曩昔周郎一声长叹,化为千古憾事的情形。天之悔才,可否比人更甚一分
高顺:忠正之士,至死不渝
高顺本是汉末名将吕布麾下猛将,为人正直,行事干脆,深得吕布信任。当时吕布部下郝萌串通外人谋反,暗自勾结袁术。如果不及时制止,必将祸起蜀中。高顺出手果断,迅速平定了叛乱,也为吕布解了燃眉之急。
吕布本性豪迈,有勇无谋。此后在与曹操交战中再三挫败,高顺数次进谏,主张审时度势,避实就虚。奈何吕布不听劝告,埋下败基。到最后高顺和陈宫固守下邳城时,吕布仍然暴跳如雷,将二人割据开来。高顺明知大势已去,却仍然誓死保卫,最终被曹军生擒处死。
可叹吕布不识英雄,以至于失去猛将。若当年听从高顺之计,稳守下邳,曹操岂能得逞?高顺忠贞正直,乃是难能可贵的好员外,若得遇英主,定可扬名青史,成就一番大业。
设若高顺得遇英明领袖,必将扬眉吐气,建奇功。来日方长,手刃曹贼,报下邳一境之耻。到时联合孙策父子,助其完成霸业,岂不妙?
且说高顺忠厚老成,周瑜威风八面。二者若得并驾齐驱,陆地之吕布,水师之孙军,岂非所而武?到时九江王氏可坐拥中原,箕踞一方。如此扶持,刘、曹奈 何?
想高顺之死实在可惜!今日之世运兴衰成败,固多有天时;然人事之转折,亦由人定。吕布既不识,又无远谋,岂非害了高顺?天若不欺才,吕布不致失败,高顺又岂会兵丧黎庶?某转念一想,唏嘘不已啊!
孙策:少年霸王,匡扶江东
孙策是孙坚长子,袭爵后依靠家世和自身英明,很快便在江东稳定了局面。他勇冠三军,又善待士卒,深得民心。曹操亲自将他比作汉高祖刘邦,不愧为一代年少天才。只可惜好景不长,竟在得志之时遭奸人所刺,英年早逝,实在令人扼腕叹息!
建安五年(200年),孙策率领众军准备讨伐江夏太守黄祖,路遇三名歹徒持刀刺杀。原来,此三人都是孙策去年攻下许都时没有完全歼灭的余孽。想不到一年之后,居然闯祸成功,终结了这位霸王的性命。
孙策时年仅二十四,如果活到三十岁,必将成就一番霸业,甚至有与曹操鼎峙天下的实力。当年诸葛亮入蜀便是为了找一位英主共事,若遇上策,定能一展抱负。蜀汉的历史进程想必也将大不相同。
设若孙策得善终,那么,以其过人之魄力,必将扫平江表,击灭割据一方的黄祖刘表。此后趁势北上,削平中原之乱。天下英豪,见江东有其主,必定云集东吴旗下。到时,曹操纵有骁雄关张之助,又岂是孙策对手?
若一切顺利,不出数年,孙策可称帝于洛阳。那时的魏蜀按图索骥,从此天下大势定矣!孔明若遂心归附,夙愿可了。诸葛武侯,亦可携手孙权扫荡北地。
如此想来,造化弄人,多么不可思议!一场宴余行猎的意外,竟毁掉了这般美好的奇迹可望......唉,我辈实在不禁扪心惋惜,思之令人唏嘘!
张飞:英勇异常,酒后丧命
张飞,字翼德,当阳桥一吼让夏侯惇丢盔弃甲,威震华夏。但他内心并不像小说描写那般粗豪蛮横,反而懂得尊重对手。他征伐巴郡时,守将严颜如出一辙地大骂辱者,张飞都予以宽容。这与关羽刚愎自用形成鲜明对比。然而张飞待下属却十分苛刻,酗酒后更甚。这导致他被部将暗算身亡。
后世的评论多把这场杀身之祸归咎于张飞本人。然则不然,这其中也不无蜀汉内部派系斗争的成分。毕竟,刘备重用张飞多年,却在汉中一役后将大任交予魏延。张飞心有不甘,这便成了杀机。他若能长命百岁,在蜀汉北伐中必将发挥关键作用。刘禅朝或许不会如此颓废,亦可避免蜀汉灭亡。
张翼德生前将门宗号飞,爽朗独立,性如其字。至于暴戾之举,则多因血气方刚所致,并非本性。此人骁勇善战,又颇有大将之风。参与汉中之役时,力战随何周勃于斜谷,取其险要。后又与马超为伴,征张鲁于斜坡巷。此役,翼德身先士众,杀退包围。其后平定北地,威名远播。
然则才德兼备之人,亦难免悲欢离合。或以宿命论之,张二爷命中无北伐九原;或谓刘皇叔不识人才,用人失当,遂教飞将军扼腕而终。
结语
想当年置酒长歌可以,今日却只剩几声悲鸣。翼德殒命,天可慷慨,人岂无怨?眼见蜀汉国运中衰,刘禅昏庸,奈何大好河山竟落得个糜鼎气数已尽的下场!
此后英雄辈出的北伐还有成功的希望吗?谋权的邓芝又岂会善罢甘休?若飞将军健在,此类二人岂敢蠢头蠢脑?自家军政大权还能把持在握?
种种思绪如电掣,令人揪心。更兼孔明北伐的宏愿功败垂成,我辈实在不忍卒读。想张子扶风,本可免俗世累,足可憾也!
上一篇:英镑美元3月5日最新交易策略